夏末開學季,氣溫高、雨水多,蚊蟲活躍,登革熱、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染病傳播風險上升,同學們需加強防範。

(圖片來源: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)
登革熱由登革病毒引發,經伊蚊叮咬傳播,全球每年約1億 - 4億人感染,我國廣東、雲南、廣西等省份曾有本地疫情。感染後潛伏期1 - 14天,發病會突發高熱(體溫超40℃),伴随“三痛”(頭痛、眼眶痛、肌肉關節痛)、“三紅”(面部、頸部、胸部潮紅)、皮疹及惡心、嘔吐等消化道症狀,嚴重者危及生命。
基孔肯雅熱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,伊蚊傳播,全球119個國家和地區有本地傳播,我國周邊東南亞疫情活躍。潛伏期1 - 12天,發病會突然發熱、出皮疹、關節痛,極少數患者會出現出血、腦炎等嚴重并發症緻死。
兩種疾病均通過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傳播,這類蚊子白天活躍,幼蟲在瓶罐、廢舊輪胎等小型積水處繁殖。

白紋伊蚊
(圖片來源: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)
防治方面,要清理宿舍、教室等場所的積水物品,斷蚊蟲繁殖路;外出穿淺色長袖長褲,塗驅蚊液,宿舍裝紗門紗窗、用蚊帳等;出現發熱、皮疹等症狀,立即就醫并告知相關情況。